新北都更二箭54案達陣!主幹道翻新釋3.1萬坪公益空間 創125億公共價值
新北都更二箭54案達陣!主幹道翻新釋3.1萬坪公益空間 創125億公共價值
新北市都市更新邁入新里程碑!自2019年7月推動「都更二箭1.0」政策以來,截至2025年7月3日,已有54件都更案核准通過,總面積達54公頃,預計釋出3.1萬坪公益空間,相當於為新北市創造125億元的公共建設價值。這項政策鎖定主幹道沿線大面積基地,透過容積獎勵與公益回饋雙軌並行,不僅加速老舊市容翻新,更大幅提升市民生活品質,成為新北市都市再生的重要引擎。
板橋、中和、永和成熱區 公益設施覆蓋全齡需求
這波都更熱潮中,板橋以14案居冠,中和9案、永和7案緊追在後,主要集中於縣民大道、景平路、環河西路等交通要道。值得注意的是,54案中有40案選擇捐贈實質公益設施,包括公共托育中心、長照機構、社會住宅及警察廳舍等,總面積達2.5萬坪;其餘14案則繳納代金約30億元,由市府統籌運用於地方建設。城鄉局長黃國峰強調,此政策不僅改善居住安全,更透過幼兒園、日照中心等設施,打造全齡友善環境,讓都市更新真正回饋到市民日常。
都更二箭2.0接棒 跨街廓容積調派助攻危老重建
為進一步擴大效益,新北市府於2021年推出「都更二箭2.0」,允許容積從條件較差的危老基地調派至主幹道大面積開發區,既活化閒置土地,也增加公共綠地。目前已有4案申請,原定今年7月到期的計畫更展延至2026年底,持續協助整合難度高的小型基地。此舉不僅解決老舊社區公設不足問題,更透過「以大帶小」模式,加速全市危險建築更新,展現市府推動防災型都更的決心。
公益與開發平衡 議員籲強化把關避免「數字美化」
儘管政策成效顯著,部分議員仍提醒公益回饋應落實在地需求。國民黨議員黃心華肯定容積調配換取公共空間的機制,但憂心代金制度可能讓開發商規避實質建設,導致「帳面有錢、基層無感」。民進黨議員顏蔚慈則呼籲,市府須嚴審公益設施規劃,避免KPI淪為表面數字,未能真正符合社區期待。對此,城鄉局回應,未來將加強與社區溝通,確保每一分回饋資源都能精準投注於市民所需。
展望未來:都更帶動城市升級 新北邁向安居樂業
從主幹道沿線更新到跨區容積調派,新北都更二箭政策正逐步翻轉城市面貌。隨著54案陸續啟動,不僅危老建築獲得重生,更透過公益設施的布建,讓都市發展與社會福利同步提升。下一步,市府將持續透過公辦都更示範案(如永和大陳社區)帶動民間參與,並擴大中繼宅供給,解決重建期間的安置難題。這套兼具效率與公益的「新北模式」,可望成為其他縣市推動都更的重要參考,讓老舊城區蛻變為安全、便利且永續的宜居新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