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總部卡關解密!北士科地上權的67億價格攻防戰 | M傳媒
輝達總部卡關解密!北士科地上權的67億價格攻防戰 | M傳媒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台北市政府為解決輝達台灣總部進駐北士科T17、T18卡關問題,最近拋出第三方鑑價合意解約方案,這場牽涉新光人壽、北市府與輝達的三方角力,正式進入價格談判的深水區。估價師直言,這場**估價戰的關鍵不在誰出價,而在「條件設定」**——程序時間、合約內容與使用權利將決定最終價格。
T16基地成為價格錨點的真相
市場目光全部聚焦在同區的T16基地,這個被視為最重要參考指標的案例,當年標售條件、容積率與權利金設定,幾乎就是T17、T18的價格錨點。專業人士分析,未來若要重談底價或權利金,T16勢必成為最重要的比準基礎。
仔細比較數字會發現驚人差異:T17、T18面積約3.9公頃,新壽當初得標價44億元;而T16面積4.5公頃、得標價卻高達82億元。這個價差背後反映的正是地上權案件的複雜性,同樣的土地,不同的條件設定就會產生完全不同的價值。
房產趨勢專家李同榮估算,解約補償金除了新壽已繳的權利金、履約保證金合計約32億元外,有可能另加30億至35億元,總計約62億至67億元之間。這個數字已經遠超過新壽當初的得標價格。
地上權估價的兩大流派之爭
業內人士透露,地上權估價一般有兩種主流方法。「比較法」是透過周邊或類似案件的行情來推算合理價格,例如T16標案就是現成的參考座標。這種方法直觀易懂,在實務上最常被使用。
另一種「收益還原法」則是以未來可能的租金收益折現為現值,聽起來科學但執行困難。高源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估價師陳碧源點出關鍵:「由於T17、T18尚未開發,此時套用收益法難以量化,參考價值有限。」
M觀點觀察到,這正是地上權估價的迷人之,它既是科學也是藝術。估價師必須在有限的資訊中,透過專業模型推算出最合理的價格,同時還要兼顧各方的可接受度。
合約彈性決定價格高低
專家指出,若T17、T18未來能夠整併街廓、放寬用途或延長年限,權利金底價都會重新估算;反之,若開發延宕、用途受限或限制增加,估值就會下降。這就像買預售屋,客變空間越大,價值通常越高。
陳碧源進一步說明實務操作:常用「比較法」中的價格比率法,先估算土地所有權的市價,再回推50年使用期的地上權價值,通常約為所有權價值的五到七成。不過他強調,「不同條件下的個案會有差異」,各方仍可在估價過程中提出不同假設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李同榮提出一個突破性思考:如果輝達願意承受T17、T18中間道路經市府同意合併使用,並增加使用權到70年,則在75億元以內的價格應該較無爭議。這個方案等於是為輝達量身打造專屬條件。
第三方鑑價的挑戰與機會
北市府提出的第三方鑑價方案,理論上是最公平的解決之道,但執行上面臨諸多挑戰。估價師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消化複雜的合約條件,同時還要預測未來70年的市場變化。
與其糾結在精確的數字計算,不如回歸基本面:
這個解約方案是否符合台北市的長期發展利益?能否為北士科帶來更好的發展機會?畢竟,輝達的進駐不只是單一企業投資,更是提升台灣科技產業國際地位的關鍵布局。
對於已經投入32億元的新壽來說,如何在這場談判中確保投資回收;
對於北市府而言,如何創造多贏局面;對於輝達,如何獲得符合需求的總部用地,這三方利益的平衡,考驗著所有人的智慧。
M觀點,地上權估價從來不只是數字遊戲,更是策略與智慧的較量。
與其追求完美的價格,不如尋找可行的方案。畢竟,北士科的未來價值,不應該被眼前的地上權爭議所限制。這場67億元的價格攻防戰,最終結果將影響台北市未來十年的產業布局,所有人都應該用更宏觀的視野來看待這個關鍵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