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價登錄的5個不能說的秘密:揭開房市價格的真相
實價登錄的5個不能說的秘密:揭開房市價格的真相
在買房時,大家都會參考「實價登錄」,以為這樣就能掌握真實行情。但你知道嗎?實價登錄的數字,可能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價格遊戲」。有些投資客甚至建商,會用各種手法美化或扭曲成交價,讓你看不出真正的市場行情。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這些「不能說的秘密」,教你如何看穿數字背後的真相!
1. 用「裝潢費」做低真實成交價
你可能會發現,有些房子的實價登錄價格比市場行情低很多,但實際上,買方可能多付了一筆「裝潢費」或「傢俱費」,而這筆錢並不會出現在實價登錄上。
常見手法:
「裝潢另計」:買賣雙方簽訂兩份合約,一份是「房屋買賣合約」(報實價登錄),另一份是「裝潢工程合約」(私下支付)。
「附贈傢俱」變相加價:「這間房子含價值100萬的進口廚具和家具。」但實際上,這些成本已經被灌進總價裡,只是沒寫在實價登錄上。
破解方法:
直接問:「這個價格有包含裝潢或傢俱嗎?」對比同社區其他成交價,如果某戶特別低,就要提高警覺。
2. 同一棟樓成交價暴漲暴跌
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候同一棟大樓的實價登錄,上個月才賣50萬/坪,這個月突然跳到70萬/坪?難道房價真的漲這麼快?其實,這可能是「左手賣右手」的價格操作。
常見手法:
「假成交」墊高行情:投資客或建商自己人交易,刻意拉高價格,讓後面的買家以為「行情就是這麼高」。
「特殊戶別」影響均價:例如頂樓戶、景觀戶成交價特別高,但一般戶根本沒那麼貴。
破解方法:不要只看「最高價」或「最低價」,應該看「中位數價格」。觀察成交的「樓層、坪數、面向」,避免被特殊戶別誤導。
3. 注意「門牌號碼」
實價登錄雖然會顯示成交資訊,但有些投資客會利用「門牌編號」的漏洞,讓交易看起來更真實。
常見手法:「拆戶交易」例如一間大坪數房子拆成兩戶登記,讓單價看起來更低。
破解方法:查詢完整謄本,確認實際交易範圍。對比同社區不同門牌的成交價,找出異常波動。
4. 「親友交易」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些房子的成交價特別低?可能是因為買賣雙方是「親友交易」,刻意壓低價格來節稅。
常見手法:
「贈與」變「買賣」:父母賣給子女,用低於市價的金額登錄,減少贈與稅。
「員工優惠價」:建商賣給自己員工,價格比市場低很多,但一般人根本買不到。
破解方法:
如果看到某戶成交價明顯偏低,可以查詢買賣雙方關係。注意「備註欄」是否有特殊記載(如親友交易、員工承購)。
5. 預售屋「換約轉售」如何扭曲行情?
預售屋的實價登錄往往和成屋不同,過去很多投資客會在「換約轉售」時墊高價格,製造「房價上漲」的假象(目前已限制預售屋轉售)。
常見手法:
「左手換右手」:A投資客賣給B投資客,每次轉手都加價,但實際上根本沒人住進去。
「廣告戶」操作:建商保留某些戶別,等市場熱了再高價釋出。
破解方法:
查詢該建案的「交易次數」,如果同一戶短時間內多次轉手,可能是投資客在炒房。觀察「交屋後」的真實成交價,通常會比預售階段更準確。
結論:實價登錄怎麼查才不會被騙?
不要只看「平均單價」,要一筆一筆比較。
注意「特殊交易」備註,避免被親友交易、員工價誤導。
對比「成屋 vs. 預售屋」價格,看出市場真實走向。
實價登錄是個好工具,但如果你只看表面數字,很可能會被誤導。下次查成交價時,記得用這些技巧,才不會成為房市遊戲中的「待宰羔羊」!
「數字不會說謊,但操作數字的人會。」 學會看穿這些手法,你才是真正的聰明買家!(如果你曾遇過奇怪的實價登錄案例,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