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價登錄42萬該從多少開始談?一張表看懂「開價1488萬房」怎麼砍才不會被拒絕
房市砍價攻略!首購族出價「單坪32萬」會被當奧客?專家揭3種出價策略成功率
實價登錄42萬該從多少開始談?一張表看懂「開價1488萬房」怎麼砍才不會被拒絕
近期房市氛圍低迷,新聞頻頻報導成交冷淡、貸款困難,加上市場上不斷流傳「十年緩跌」說法,讓不少首購族猶豫不決。一位網友就提出困惑:「如果我是剛需自住,看到一間30年電梯華廈,開價1488萬元,大家會怎麼出價?我查了實價登錄,同建案差不多坪數的成交單價約42萬元,如果我出單坪32萬,是不是會被當成亂開價?」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典型,也反映出現階段房市心理:
價格落差大,買方與賣方期待差異明顯。首先,要理解的是「開價」與「成交價」的差距。賣方開價通常帶有一定心理空間,尤其在房市冷卻期間,開價往往比實際成交價高出5%~15%。對於首購族而言,目標是取得「合理折讓」,而不是盲目追求最低價。
網友提到想出單坪32萬,較市場實登成交價42萬低了近25%。
從實務角度看,這樣的出價對屋主來說,確實屬於大幅低於行情,可能會被認為「心理價過低」或「來亂的」。不過,也不代表不能出價。策略在於如何提出合理的議價理由,例如:屋齡30年、屋況需整修、過去成交價的趨勢下降、貸款難度增加等,都能作為協商依據。重點不是單純壓價,而是讓出價有理據,讓屋主覺得「合理可談」,而不是「無理挑戰」。
此外,首購自住者在出價前,最好做功課:
了解同棟不同樓層的實際成交價,觀察屋況差異,評估自住需求與負擔能力,再提出符合自身財務條件的議價策略。房市冷卻期也帶來機會,部分屋主可能願意接受低於開價的出價,尤其如果房子空置、屋主急售或急需資金。
開價策略示意表
這個表格可以幫助首購族快速了解「不同出價策略的利弊」,決定是追求折扣、保守談判,還是優先快速成交。
賣厝阿明知識+觀點
出價策略沒有標準公式,但有原則:合理、有理據、符合市場趨勢。首購自住者最重要的是「自住需求與可負擔能力」,而非單純追低價。單坪32萬出價,如果沒有整修或特殊條件支持,屋主可能會認為過低;若有充分理由,配合溝通與誠意,也有可能談到折扣空間。房市行情冷,心理預期落差大,掌握資訊、清楚自我財務能力,才是避免「被來亂」的關鍵。同時,出價前先了解房屋狀況與周邊成交價,不要只看平均數字,才能提出既實際又有談判空間的價格。首購族在冷市中買房,要冷靜、理性、精準,才有機會以合理價格入手夢想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