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屋交屋陷阱大揭密!5大常見地雷與自保全攻略
預售屋交屋陷阱大揭密!5大常見地雷與自保全攻略
—— 簽約前必看,別讓你的血汗錢變建商提款機!
買預售屋就像一場「夢想與風險」的賭局,從簽約到交屋,每一步都可能藏著建商設下的陷阱。
根據消保處統計,近3年預售屋糾紛案件中,「坪數爭議」與「建材降級」高居榜首,甚至有消費者因貸款成數不足,慘賠百萬訂金!
「M傳媒」整理5大預售屋交屋陷阱,結合真實案例與自救策略,教你如何守住權益,買房不踩雷!
陷阱1|坪數縮水!主建物 vs 虛坪魔術
合約總坪數看似合理,交屋時才發現主建物(實際居住面積)嚴重縮水,被「陽台、雨遮、公設」灌水補足。
案例:
網友A購買號稱「35坪」預售屋,交屋後實際測量:
主建物(室內):25坪
附屬建物(陽台+雨遮):5坪
公設比:高達30%!
網友崩潰:「根本住在鳥籠裡!」
自保策略:
簽約時要求建商註明「主建物面積」,並寫明誤差超過3%可解約。
拒絕接受「共有部分(公設)另行分配」等模糊條款。
陷阱2|建材降級!樣品屋 vs 實品屋的落差
樣品屋用高級建材吸引下訂,交屋時磁磚、衛浴、廚具卻換成廉價品,合約僅寫「同級品」逃避責任。
案例:
網友B參觀樣品屋時,建商展示「進口拋光磚」與「德國品牌衛浴」,交屋時卻
變成:
磁磚:廉價石英磚(易刮傷)
馬桶:無品牌雜牌貨(沖水不順)
建商辯稱:「合約寫『同級品』,價格相近就算!」
自保策略:
合約中逐項列出建材品牌與型號(如:TOTO馬桶型號CW889)。
加註「不得更換為同等級以下產品」,違約需賠償差價。
陷阱3|公共設施消失!游泳池變停車位
問題:建商以「法規變更」「施工困難」為由,取消健身房、游泳池等承諾設施,甚至挪作他用。
案例:
建商銷售時主打「頂樓空中花園與星空影院」,交屋後卻變成:
空中花園 → 電機設備房
星空影院 → 停車位
建商冷回:「廣告僅供參考,以實際規劃為準。」
自保策略:
要求將「公共設施規劃圖」寫入合約附件。
註明「設施變更需經全體買方同意,否則按總價5%賠償」。
陷阱4|驗屋陷阱!瑕疵修繕責任踢皮球
問題:驗屋發現漏水、磁磚空鼓、門窗歪斜等問題,建商卻拖延修繕,甚至要求簽「已驗收」才肯處理。
案例:
網友C交屋後發現客廳牆面滲水,建商推託:
「已過戶,屬於你個人保固問題。」
事後檢測發現是建商管線施工不良,修繕費自掏腰包20萬!
自保策略:
花錢聘請專業驗屋師(費用約$1.5萬~3萬),出具正式報告。
瑕疵未修復前,拒絕簽署交屋文件,並寄存證信函要求限期改善。
陷阱5|貸款成數不足!建商拒退訂金逼買
問題:建商口頭保證「可貸款8成」,但銀行核貸僅7成,消費者無力補差額,建商卻拒退訂金。
案例:
網友D簽約時建商承諾「貸款沒過可全額退訂」,但當銀行核貸成數不足時:
建商拒退50萬訂金,嗆:「合約寫『貸款由買方自行負責』!」
網友被迫向親友借錢,差點信用破產。
自保策略:
合約加註「貸款不足XX成可無條件解約退訂」。
保留建商口頭承諾的錄音或LINE對話紀錄。
M傳媒總結:3招守住你的錢包
合約就是聖經:所有承諾白紙黑字寫明,拒簽模糊條款。
驗屋不能省:專業驗屋師費用遠低於修繕損失,絕對值得!
集體力量大:加入住戶群組,團結爭取權益,建商最怕這招!
你的經驗是什麼?
你是否也曾經在預售屋交屋時踩過地雷?或是有成功自保的經驗?
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故事,或到「M傳媒」社團參與討論!
讓我們一起揭開建商的黑幕,捍衛居住正義!
#預售屋陷阱 #交屋驗收 #自保攻略 #M傳媒房產真相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更多人避開預售屋陷阱!如果需要補充細節或調整內容,請隨時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