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明Line帳號

台北都更困境:政策放寬與民眾期待的落差

台北都更困境:政策放寬與民眾期待的落差

2025/03/01 |  82 | 加入最愛

台北都更困境:政策放寬與民眾期待的落差

內政部近期通過「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建築容積獎勵辦法」修正草案,放寬危老獎勵,估計全國27萬戶受惠,其中66.5%集中在雙北地區。然而,儘管台北市長蔣萬安積極推動「都更八箭」政策,並喊出「大都更時代」來臨,民眾對都更進度仍感到不滿。本文將探討台北都更的現況、政策成效與民眾期待的落差,並分析都更難行的關鍵因素。

 

1. 都更政策放寬與成效

 

內政部修正草案

放寬容積獎勵:將適用對象從實施容積管制前已取得使照的建物,放寬至已掛號申請建照者,估計全國27萬戶受惠。

雙北受惠最多:66.5%的受惠戶集中在雙北地區,顯示雙北老屋問題嚴重。

 

台北市「都更八箭」政策

政策內容:包括公辦降門檻、民辦法放寬、審查速通關、危老排障礙、電梯加碼辦、防災型都更專案、整建住宅專案計畫、海砂屋575專案計畫等。

 

目標:透過提高容積獎勵、加速審查與法律放寬,提高都更意願。

 

都更核定案件

台北市領先:2024年核定37件都更案,全台居冠;新北市25件居次,台中市僅7件。

老屋數量龐大:台北市30年以上老屋約66萬戶,占全部住宅數量的77.78%,每年僅核發2,000多件住宅拆照,全部重建需超過300年。

 

2. 民眾不滿的原因

 

都更進度緩慢

感同身受:松山區等老舊社區居民對都更進度感到無力,擔心無法在有生之年看到都更完成。

基泰大直案例:2023年「基泰大直」損鄰事件後,重建進度緩慢,受災戶至今未能回家,凸顯都更的複雜性與困難。

 

利益分配問題

一坪換一坪爭議:住戶與建商在利益分配上難以達成共識,例如「室內一坪換一坪」的要求。

情感與現實衝突:老屋住戶因情感因素或期待更高利益,往往不願輕易同意都更。

 

3. 都更難行的關鍵因素

 

「人」的問題

住戶共識難達成:都更需取得所有住戶同意,但住戶需求與利益分配難以一致。

缺乏急迫性:除非是海砂屋或危老建築,否則住戶對都更缺乏急迫感。

 

高房價加劇難度

台北高房價:每坪12百萬的房價,使得住戶對都更條件要求更高,建商難以滿足。

利益分配複雜:高房價下,住戶期望「一坪換一坪」或更多補償,增加都更難度。

 

成功案例不足

缺乏示範效應:都更成功案例不足,難以凝聚住戶共識與信心。

時間成本高:都更從整合到完成耗時長,住戶需耐心等待。

 

4. 未來展望與建議

 

政策優化

提高誘因:增加容積獎勵與稅務優惠,提升住戶與建商的都更意願。

簡化流程:進一步簡化都更審查流程,縮短都更時間。

 

加強溝通

社區參與:透過社區說明會與住戶溝通,建立信任與共識。

 

透明化資訊:公開都更進度與利益分配,減少住戶疑慮。

 

推動成功案例

示範效應:推動更多成功案例,增強住戶對都更的信心。

海砂屋優先:針對海砂屋與危老建築優先推動都更,解決住戶的急迫需求。

 

M傳媒台北都更面臨政策放寬與民眾期待的落差,儘管政府積極推動,但「人」的問題與高房價環境使得都更進度緩慢。未來,需透過政策優化、加強溝通與推動成功案例,逐步解決都更難題,為台北市民創造更安全、更宜居的生活環境。希望透過持續的努力,台北都更能邁向新的里程碑,實現「大都更時代」的願景。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