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際案例學都更:東京「六本木之丘」與紐約「高線公園」的啟示
從國際案例學都更:東京「六本木之丘」與紐約「高線公園」的啟示
都市更新(都更)不僅是城市硬體建設的改造,更是區域經濟、文化與社會活力的重塑。東京「六本木之丘」與紐約「高線公園」是全球都更的經典案例,兩者分別以商業複合開發與文化景觀再造聞名,成功帶動區域經濟與文化復興。本文將透過這兩個案例,探討都市更新的成功關鍵,並為台灣的都更提供借鏡。
1. 東京「六本木之丘」:商業複合開發的典範
背景與規劃
區域轉型:六本木原本是東京的夜生活區,2003年由森大廈公司主導開發,轉型為國際級的商業與文化中心。
複合式開發:整合辦公大樓、住宅、商場、美術館、電影院、酒店及公共空間,打造24小時運作的「垂直城市」。
成功關鍵
公私協力
森大廈與東京都政府密切合作,透過民間資金與政府政策支持,實現大規模開發。
文化與商業結合
引入森美術館、東京中城等文化設施,提升區域藝術氛圍,吸引國際遊客與高端消費。
公共空間設計
開放式的六本木之丘廣場與毛利庭園,提供市民休憩空間,增強社區凝聚力。
交通整合
完善的地下連通道與地鐵接駁,提升區域可達性與便利性。
成功啟示
多功能整合:都更應結合商業、文化與居住功能,創造多元價值的複合式空間。
文化驅動經濟:透過文化設施與活動,提升區域吸引力與經濟效益。
公私協力模式:政府與民間企業合作,能有效推動大規模都更計畫。
2. 紐約「高線公園」:文化景觀再造的奇蹟
背景與規劃
廢棄鐵道重生:高線公園原是一條廢棄的高架鐵道,2009年經改造後成為紐約市的文化地標。
景觀與藝術結合:公園內結合綠化、公共藝術與休閒空間,成為市民與遊客的熱門去處。
成功關鍵/社區參與
由民間組織「高線之友」發起,透過社區倡議與募資,推動政府支持改造計畫。
創新設計
保留鐵道歷史痕跡,結合現代景觀設計,創造獨特的都市綠洲。
經濟效益
高線公園帶動周邊房價上漲,吸引高端商業與文化設施進駐,形成「高線效應」。
永續發展
公園設計注重生態永續,例如使用耐旱植物與雨水回收系統。
成功啟示
歷史與創新的結合:保留歷史元素並注入現代設計,能創造獨特的文化價值。
社區驅動的力量:民間組織與社區參與是推動都更的重要動力。
綠化與永續:將生態永續納入都更規劃,能提升區域環境品質與吸引力。
3. 台灣都更的借鏡與應用
經濟與文化並重
多功能開發:借鏡六本木之丘,台灣的都更可結合商業、文化與居住功能,例如在都更區域內規劃文創園區、商場與社宅。
文化驅動:透過引入藝術展覽、表演空間等文化設施,提升區域吸引力與經濟效益。
社區參與與公私協力
民間力量:學習高線公園的社區參與模式,鼓勵民間組織與居民參與都更規劃,確保政策貼近在地需求。
公私協力:政府與民間企業合作,結合資金與政策支持,推動大規模都更計畫。
生態與永續設計
綠色空間:在都更中納入公園、綠地與生態設計,提升區域環境品質。
永續建築:推動綠建築與智慧城市技術,打造低碳、節能的都更社區。
交通與公共設施整合
交通便利性:完善交通接駁與步行空間,提升區域可達性。
公共空間:規劃開放式廣場、休憩區等公共空間,增強社區互動與凝聚力。
4. 台灣的潛力案例
台北市南港機廠都更案
結合商業、文化與居住功能,規劃文創園區與公共空間,打造台北東區門戶。
台中火車站周邊更新
保留歷史建築並引入現代設計,結合交通樞紐與商業開發,帶動中區再生。
高雄駁二藝術特區擴展
結合藝術展覽、文創市集與公共空間,打造南台灣的文化地標。
【M傳媒】東京「六本木之丘」與紐約「高線公園」的成功,展現了都市更新在經濟、文化與社會層面的多重效益。台灣的都更可借鏡這些國際經驗,透過多功能開發、社區參與、生態永續與交通整合,打造兼具經濟活力與文化魅力的都市空間。唯有結合全球視野與在地需求,都市更新才能真正實現區域復興與永續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