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假著陸」危機?央行7波重拳後驚現「量縮價僵」怪象
房市「假著陸」危機?央行7波重拳後驚現「量縮價僵」怪象
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持續發酵,2025年台灣房市明顯進入調整期。最新數據顯示,6月國銀房貸餘額年增率降至7.38%,創下去年1月以來新低,而建築貸款年增率也僅剩2.01%,反映市場交易動能趨緩,建商推案轉趨保守。這一波房市降溫,並非驟然崩跌,而是逐步趨向央行期待的「軟著陸」,但背後隱藏的結構性變化,正悄悄重塑市場格局。
緊縮政策壓抑投機 自住需求成主力
央行自2024年9月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包括第二戶貸款成數限縮至5成、取消首購寬限期等,直接衝擊投資性買盤。加上國際經濟情勢不穩,美國關稅政策與全球通膨陰影未散,進一步削弱市場信心。房貸增速放緩的現象,顯示高利率環境下,購屋者態度轉趨觀望,尤其投資客縮手後,市場逐漸回歸自住剛需主導。
建築貸款走勢透露建商策略調整
儘管6月餘額微幅上升,但年增率持續低迷,顯示開發商不再盲目擴張,轉而集中資金於精華區推案,避免庫存壓力過大。這也意味著,過去幾年遍地開花的推案熱潮已告一段落,未來市場供給將更趨理性。
價穩量縮成新常態 購屋族迎議價空間
當前房市最明顯的特徵是「價穩量縮」。雖然未見恐慌性拋售,但交易量持續萎縮,價格漲幅明顯收斂。專家分析,央行政策確實有效抑制投機,但市場修正尚未結束,尤其在囤房稅2.0上路後,多屋族的持有成本增加,部分投資型物件可能逐步釋出,進一步影響價格走勢。
對自住客迎來難得「議價窗口期」
由於賣方讓利意願提高,加上新建案促銷增加,購屋族有更多談判籌碼。不過,在利率仍處高檔的環境下,買方仍需審慎評估財務負擔,避免過度槓桿。
未來關鍵:利率走向與庫存去化
房市後市如何發展,取決於兩大關鍵因素:利率政策與建商庫存去化速度。若通膨降溫促使央行轉向降息,或政府推出新的刺激方案,市場可能重獲動能;反之,若經濟持續低迷,房市調整期恐將延長。目前業界普遍認為,短期內「價穩量縮」仍是主旋律,大幅反彈機率不高,但對於有剛性需求的買家來說,現在或許是進場評估的好時機。
整體而言,房市正經歷一場溫和而必要的調整,投機泡沫逐步消退,市場回歸基本面。這場「軟著陸」能否平穩完成,仍需觀察全球經濟與本土政策的後續變化,但可以肯定的是,瘋狂搶房的時代已暫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