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示警房市「軟著陸」挑戰:高利率時代的金融風險與經濟連鎖效應》
《央行示警房市「軟著陸」挑戰:高利率時代的金融風險與經濟連鎖效應》
中央銀行最新公布的理監事會議事錄,揭露金融體系正面臨房市調整期的嚴峻考驗。多位理事直言,儘管選擇性信用管制已見成效,但在「高房貸利率」與「預售屋交屋潮」雙重壓力下,台灣房市正走在「軟著陸」的鋼索上,任何突發衝擊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 銀行業的房貸懸崖
議事錄披露一組關鍵數據:34家國銀的不動產貸款集中度雖緩降,但整體曝險仍處高檔。更值得警惕的是:
資金供需失衡:民眾房貸需求居高不下,但銀行放款額度持續緊縮
利率差別化加劇:多戶貸款利率已比首購族高出0.5-1個百分點
交屋潮風險:2023-2025年將有超過10萬戶預售屋完工,新增房貸壓力測試來臨
一位不具名理事警告:「當鑑價跟不上成交價,貸差問題會集中爆發。」這解釋了為何央行堅持維持第七波信用管制,特別是針對法人購屋與多戶貸款的高成數限制。
■ 經濟骨牌效應隱現
房市降溫已開始衝擊實體經濟:
消費緊縮:裝潢、家具等周邊產業訂單較去年同期衰退15%
投資凍結:中小型建商推案量腰斬,營造業面臨工程斷炊
就業波動:不動產相關從業人員轉職率攀升至3年新高
台經院研究員劉佩真指出:「房市交易量每減少10%,將拖累GDP成長率0.2個百分點。」這還未計入財富效應對民間消費的潛在影響。
■ 外部風暴的雙重夾擊
央行理事們特別點名兩大「灰犀牛」:
中美經濟連動:中國房市泡沫破裂可能波及台灣出口;台積電赴美投資恐排擠國內資本
川普政策變數:新關稅若觸發輸入性通膨,央行升息壓力將加劇房貸違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有理事直言「不確定性正朝壞的方向發展」,暗示央行已為最壞情境預做準備。這從近期金檢加強銀行房貸覆蓋率抽查可見端倪。
■ 政策工具的兩難
面對複雜情勢,央行似乎陷入三重困境:
打炒房VS.穩經濟:過度緊縮可能加速房市硬著陸
控通膨VS.保成長:升息抑制物價卻加重房貸族負擔
防風險VS.挺產業:建築業周轉問題可能衍生金融危機
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建議:「應建立『差別化紓困機制』,對首購族與正常繳息者提供緩衝措施,同時嚴控投資客槓桿。」
隨著AI伺服器投資熱潮降溫,台灣經濟急需尋找新成長引擎。這場房市軟著陸的考驗,不僅關乎金融穩定,更是整體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戰役。央行下一步棋怎麼走,將決定我們能否平安度過這次景氣轉折的深水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