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計 $ 0
- 運費 $ 0
- 總計 $ 0
商用不動產冰火兩重天:科技廠狂掃貨、投資客縮手觀望
商用不動產冰火兩重天:科技廠狂掃貨、投資客縮手觀望
央行打房第七波發威,Q1商用市場交易量暴跌58%
中央銀行第七波信用管制重拳出擊,2025年第一季商用不動產市場明顯「冷熱分化」——科技業豪擲百億掃廠房,但投資型買方幾乎消失,整體交易量僅177億元,創五年同期次低!
【市場三大關鍵現象】
1. 科技業成「救市主」:狂買103億廠房,占總交易58%
最大案:美光記憶體砸30.5億買下友達中科廠房,延續去年80億購廠步伐,顯見半導體擴產需求強勁。
銀行偏愛:科技業現金流穩、自用需求明確,放貸意願高,形成「政策寒冬中的避風港」。
2. 零售業悄悄布局:統一集團43億吃下內湖廠辦
零售業占比24%,僅次科技業,統一購入「V-PARK」C棟,推測與物流倉儲升級有關。
專家解讀:「實體零售轉型供應鏈,廠辦變身智慧倉儲成新趨勢。」
3. 投資客蒸發!占比剩6%
貸款緊縮下,投資型買方幾乎退出市場,僅剩現金充裕大戶瞄準「稀有資產」(如台北A級商辦)或「高租金投報標的」。
【土地市場意外火熱:建商豪砸443億搶地】
儘管住宅市場冷清,Q1土地交易額卻衝上508億元,年增82%,關鍵在於:
遠雄136億買高雄美術館土地:創本季最高單筆交易,顯示建商仍看好中長期房市。
獵地邏輯轉變:集中精華區(如七期、北士科),避開信用管制重災區。
【未來預測:科技業續扛大旗,投資市場等鬆綁】
第一太平戴維斯董事長黃瑞楠指出:
科技業需求不減:AI、半導體擴廠潮持續,台中、台南工業地產仍是熱點。
投資市場僵局:「除非央行放寬貸款,否則投資型交易將持續冰封。」
業內私下吐槽:
「現在能貸到款的不是科技廠,就是背後有富爸爸的集團!」
「建商搶地是怕通膨,但推案?等政策風向變再說⋯⋯」
(附註:想撿便宜的投资客,可能得先說服銀行你買的不是「炒房」而是「長期收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