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明Line帳號

《國3八德交流道徵地爭議:地主盼增值補償 高公局承諾市價協議》

《國3八德交流道徵地爭議:地主盼增值補償 高公局承諾市價協議》

2025/05/01 |  29 | 加入最愛

《國3八德交流道徵地爭議:地主盼增值補償 高公局承諾市價協議》

桃園八德地區發展迅速帶來的交通瓶頸,即將透過國道3號增設八德交流道獲得緩解,但總經費80億元的計畫正面臨徵地補償的棘手難題。高公局430日召開第二次公聽會時,多位地主當場質疑現行市價徵收制度未能反映未來土地增值,要求更合理的補償方案。

 

交通建設與地價漲幅的拉鋸戰

位於國357公里處的新交流道計畫,旨在疏解現有國2大湳與國3大溪交流道間的壅塞問題。然而在地地主提出尖銳質疑:

地主手持權狀表示:「現在用市價買我的農地,等交流道通車後周邊地價至少漲3成,這差價誰來補?」

另一位地主更直言:「政府要讓賣地的人至少能在附近買回等值土地,否則就是變相迫遷。」

對此高公局解釋,現行《土地徵收條例》明定需以「市價」補償,但所謂市價是委託3家不動產估價師,綜合實價登錄、周邊行情及土地條件評估而來。目前八德區農地公告現值約每坪3.8萬元,而協議價購通常會高出15-20%

 

徵收程序的透明化承諾

高公局副總工程司張勝緯強調,整個作業將分三階段推進:

6-8月:地政事務所進行土地分割

9-12月:通知地主具體範圍與補償金額

20253月前:完成補償費發放

「我們已要求估價師特別注意三項指標:近期實價登錄波動、區域發展計畫影響,以及地上物補償合理性。」張勝緯出示的簡報顯示,將排除偏離市場行情的交易案例,並納入桃園市地政局專家意見。

 

學界建議的折衷方案

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林子欽在公聽會提出第三條路:「可參考日本『開發利益返還』制度,將來周邊地價上漲部分,按比例以稅收形式回饋給原地主。」他舉例東京都道路建設就採用此模式,既能加速公共工程,也兼顧社會公平。

 

居民的深層焦慮

實際走訪徵收區,當地果農吳太太的擔憂很具代表性:「我們不是反對建設,但怕拿了補償金卻買不回能耕作的土地。」她的荔枝園正好位於交流道匝道預定地,擔心搬遷後無法維持生計。

對此桃園市府透露,正研擬配套措施,包括:

提供搬遷輔導與職業轉型補助

優先承租台糖鄰近農地

媒合參與青農創業計畫

 

開發與正義的平衡考驗

這項爭議凸顯台灣土地徵收制度的兩難:既要保障公共建設效率,又需維護財產權益。隨著6月土地分割作業啟動,高公局承諾將逐戶協商,若最終仍無法達成協議,才會啟動徵收程序。這場交通建設與土地正義的對話,將成為後續全台重大工程的指標案例。圖/google map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