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配拚出頭!越南媽媽來台10年 靠清潔工作買下人生第一間房
外配拚出頭!越南媽媽來台10年 靠清潔工作買下人生第一間房
語言不通、從零開始,她靠3招理財翻身:台灣是我的家
台灣有越來越多外籍配偶(外配)靠著辛勤工作與聰明理財,成功買房置產,落
地生根。來自越南的阮氏秋(38歲),10年前嫁來台灣時一句中文都不會,從工廠作業員、清潔工做起,如今不僅開設自己的清潔公司,更在新北市買下兩房公寓。她的故事,鼓舞許多同樣在台打拚的新住民。
從月薪2萬到創業當老闆 外配的台灣奮鬥記
阮氏秋回憶,剛來台灣時因語言不通,只能做低薪的體力活,「那時候每天工作12小時,月薪不到2萬,連租房子都很困難。」但她不放棄,利用下班時間學中文、考取清潔證照,後來透過新住民協會介紹,接案做居家打掃。
「我發現很多雙薪家庭需要專業清潔服務,但找不到人。」看準市場需求,她與同鄉姐妹合組團隊,5年前成立「清潔公司」,如今每月收入穩定超過8萬元。
「3招理財」存到頭期款 買房不再遙不可及
阮氏秋分享,外配買房最大困難是「信用不足」和「資訊落差」。
她靠以下方法突破限制:
強迫儲蓄:每月領薪先存40%,其餘才支付生活開銷。
善用政府資源:參加勞動部「微型創業鳳凰課程」,申請「微型創業鳳凰貸款」50萬元。
鎖定低總價物件:選擇屋齡20年、總價800萬內的公寓,頭期款僅需160萬。
「仲介一開始說外配貸款很難,但我有穩定收入證明,最後利率只比本地人高0.5%。」她笑著說。
新住民購屋比例增 銀行推「友善貸款方案」
根據內政部統計,近5年外配購屋比例成長23%,尤其集中在桃園、新北等工業區周邊。部分銀行如兆豐商銀、土地銀行已推出「新住民購屋專案」,只要居留滿3年、有穩定收入,最高可貸8成。
「很多姐妹以為買房不可能,其實只要規劃,機會比在母國更大!」阮氏秋現在更擔任新住民協會顧問,協助其他外配家庭圓夢。
賣厝阿明分析,外配購屋可注意3點:
優先選擇「有電梯的中古公寓」,轉手性較佳。
爭取「配偶為連帶保證人」,降低貸款門檻。
避開預售屋,因付款周期長、風險較高。
阮氏秋的故事證明,台灣社會的包容與機會,能讓每個願意打拚的人找到歸屬。她抱著2歲女兒在自家陽台受訪時說:「這裡有我的事業、家庭,台灣就是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