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房屋貸款知識家
預售屋爆天量解約潮!買家慘遭建商『雙頭賺』 專家怒轟:政府放任收割老百姓
日盈社宅

預售屋爆天量解約潮!買家慘遭建商『雙頭賺』 專家怒轟:政府放任收割老百姓

2025/08/14 |  286 | 加入最愛

預售屋爆天量解約潮!買家慘遭建商『雙頭賺』 專家怒轟:政府放任收割老百姓

台灣房市正面臨一場由政策與市場交織而成的風暴。隨著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上路,預售屋買家面臨前所未有的交屋困境。許多在20212023年間簽約的購屋者,原預期能以78成貸款順利交屋,卻因限貸令導致核貸成數驟降至6.5成甚至更低,資金缺口動輒高達數百萬元,迫使部分買家選擇解約,卻又陷入違約金與法律責任的雙重打擊。 

 

限貸令下的購屋困境 

《平均地權條例》第47條規定,預售屋在完成首次移轉登記前不得任意轉售,原意是抑制短期炒房,但如今卻成為購屋者的枷鎖。消基會房屋委員會委員靳邦忠指出,許多買家因貸款不足,希望降價轉讓給其他需求者,卻遭建商以「換約屬違規行為」為由拒絕,僅願以原價買回或收取15%違約金解約。這種不對等的交易條件,使消費者陷入「解約賠錢、不解約又無力交屋」的兩難。 

 

更棘手的是,即便買家願意承擔罰款(50萬至300萬元)進行讓渡,建商仍可能以「避免行政風險」為由拒絕配合,導致市場形成封閉狀態。靳邦忠舉例,新竹某預售案買家以每坪25萬購入,現市價漲至42萬,願以35萬轉手,卻因建商不願換約,最終只能選擇解約或賠償15%違約金,而建商則可重新以更高價銷售。這種現象不僅損害消費者權益,更讓房市陷入「無量無價」的僵局。 

 

賣厝阿明觀點:政府應明確規範建商不得限制換約

房產專家賣厝阿明指出,現行制度最大的問題在於建商擁有過大的主導權。他認為,政府應明確規範,在符合《平均地權條例》禁止炒作的前提下,建商不得限制消費者進行換約。特別是當消費者願意降價出售時,更應保障其轉讓權益,而非讓建商壟斷定價權。 

 

「現況是建商一手收違約金,一手收回物件再高價轉賣,這完全違反市場公平原則。」賣厝阿明強調,若政府不介入規範,恐導致更多無辜購屋者成為政策下的犧牲品。他建議,內政部應修訂相關辦法,強制建商配合合理換約需求,避免市場陷入建商單方獲利、消費者承擔風險的扭曲狀態。 

 

制度調整的呼籲與可能解方

靳邦忠建議,主管機關應在《預售屋及新建成屋買賣契約讓與或轉售審核辦法》中增列「減價轉售」的除外條款,例如明訂「低於原契約價5%~10%者可換約」,讓願意承擔虧損的買家得以脫身,同時避免投機漏洞。此舉不僅能緩解未來三年近40萬戶預售屋交屋潮的潛在違約風險,也能促使房價回歸市場機制。 

 

賣厝阿明進一步補充,除了增列減價換約條款外,政府更應建立「換約爭議處理機制」,當消費者與建商對換約條件有爭議時,可由公正第三方介入協調,確保交易公平性。同時,也應限制建商收回物件後的轉售價格,避免其利用制度漏洞賺取不當利益。 

 

政策需兼顧市場現實與居住正義

當前預售屋解約潮反映的不只是金融緊縮的短期衝擊,更是制度設計與市場現實的脫節。若主管機關未能及時調整政策,未來恐引發更大規模的違約潮,甚至影響整體房市穩定。 

 

賣厝阿明呼籲,政府應正視建商與消費者之間的權力不對等,透過明確規範保障購屋者權益。適度放寬換約限制,讓價格機制回歸市場,才能真正落實居住正義,避免讓無辜的自住買家成為政策下的犧牲者。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