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屋解約量暴增60%!專家警告:這3種人正在瘋狂棄單
預售屋解約量暴增60%!專家警告:這3種人正在瘋狂棄單
房市面臨史上最大規模「預售屋逃難潮」!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前五個月七都預售屋解約量逼近千件,較去年同期暴增60%,其中桃園、台中更成為重災區。更驚人的是,市場已出現三種「棄單族」:槓桿玩太大的投資客、看衰後市的保守派,以及低首付輕鬆退場的買家!
違約金機制與買方困境
當預售屋買方決定解約時,通常需支付高額違約金。按照現行規範,違約金最高可達總價的15%,但若買方已繳款項不足15%,則建商僅能沒收已付款,不得要求補足差額。這樣的規定雖提供部分緩衝,但對資金有限的買方而言,仍可能面臨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損失。
目前市場上的解約買方主要可分為三類:
1. 資金不足的投資客:部分買方因槓桿操作過高,擔心未來交屋時受房貸緊縮影響,選擇提前認賠出場。
2. 看空房市的保守買家:在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部分購屋者擔憂房價下跌,寧願承擔違約金也要避險。
3. 低首付建案的買方:由於初期投入資金較少(如僅5%首付),解約成本相對較低,使得這類買方更容易選擇退出。
政策影響與市場連鎖效應
2023年《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上路後,預售屋換約轉售受到嚴格限制,僅限配偶或特定親屬間轉讓,且需符合特殊條件。這使得新法實施後購屋的買方幾乎只能選擇解約,而非轉售,進一步推高解約量。儘管過去幾年房價漲幅可觀,但隨著市場買氣疲軟、國際經濟局勢動盪,部分投資客已開始認賠殺出,以避免未來更大的損失。
降價連鎖效應是否成形?
當前房市正處於多空交戰的關鍵時刻,賣方面臨庫存壓力,買方則因觀望情緒濃厚而縮手。若解約潮持續擴大,部分建商可能被迫降價求售,進而引發市場的「價格破壞效應」。尤其近年推案量大的重劃區,如桃園青埔、台中北屯等地,若買盤持續退縮,恐將成為房價鬆動的前哨站。
面對不穩定的市場環境,預售屋買方在簽約前應更審慎評估自身財務能力與風險承受度,避免因短期市場波動而被迫解約,導致資金損失。同時,政策限制與經濟變數的交互影響,也讓未來房市走向充滿挑戰。購屋者若能掌握市場動態,並選擇財務穩健的建商,才能在動盪中站穩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