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屋電費超收亂象難止 北市加強稽查仍見爭議
租屋電費超收亂象難止 北市加強稽查仍見爭議
內政部為解決長期存在的租屋電費超收問題,去年7月修訂住宅租賃定型化契約,明定房東收取電費不得超過台電當期每度平均電價,違者可處3萬至30萬元罰鍰。然而政策實施近一年來,台北市地政局統計顯示,2024年度電費爭議案件仍達10件,較前一年度增加2倍,顯示租屋市場電費超收亂象仍未完全杜絕。
台北市地政局表示,新制上路後已啟動3波查核行動,針對不合格房東進行輔導,截至今年5月全面複查時,所有受檢房東皆已符合規定。但在契約書販售端,稽查結果卻不容樂觀,隨機抽查15處文具店、書局及超商販售的41件租賃契約書中,不合格率仍高達5成以上,反映部分業者仍未更新契約內容。
實際走訪租屋族發現,市場上仍存在多種收費模式
有房東提供兩種版本契約,一種採固定費率每度5元並包含水費、網路費,另一種則按台水台電實際費用計算;也有房東強調依獨立電表計算,帳單金額除以總用電度數後,再按各房客實際用電量分攤,聲稱收費透明合理。這些做法顯示,雖然政策已明定電費計算方式,但實務上房東與房客間的認知仍存在落差。
為加強政策宣導,台北市地政局每年舉辦超過6場租賃法令說明會,針對房東、房客及學生等不同族群進行教育,累計參與人次已突破2,000人。同時持續稽查市面流通的租賃契約版本,每年訪查至少8個銷售通路及15份以上市售租約,輔導業者修正不符合規定的契約內容。
租屋市場長期存在資訊不對等問題
雖然政府透過修法與稽查試圖建立更公平的租賃環境,但要徹底改變既有的收費習慣仍需時間。對租屋族而言,簽約前應仔細審閱電費計算條款,確認是否符合法令規範;對房東來說,遵循規定不僅能避免爭議與罰則,更能建立良好的租賃關係。未來主管機關除持續加強稽查外,或許也需思考更有效的宣導方式,才能讓政策美意真正落實到每一份租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