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提供/幸福空間)
高房價、高房租的雙重壓力,正在讓台灣年輕人面臨前所未有的居住困境。不少人乾脆選擇不婚,即便結婚,也不敢輕易生小孩。少子化問題因此持續惡化,去年全國新生兒僅13.48萬人,粗出生率跌破千分之6,創下統計以來新低,甚至被專家視為國安議題。面對這個困境,行政院提出「穩居政策」三箭,希望藉由社宅及租金補貼,給婚育家庭一條喘息的管道。
穩居第1箭│中央社宅2成比例設定為「婚育宅」
穩居政策第一箭,就是將中央社宅的2成比例設定為「婚育宅」,優先提供給新婚2年內,以及育有0至6歲幼兒的家庭。房產業者指出,目前一般社宅租期為3年加3年,婚育宅則針對育兒家庭延長至最長12年,讓孩子可以住到小學畢業。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這樣的安排不只是減輕租金壓力,也能讓家庭有時間累積子女教育或購屋基金,對生育意願確實有正面幫助。
然而,現實狀況仍相當嚴苛。行政院預估,三年內提供的婚育宅總量約1.1萬戶,對比去年全台一年超過12萬對結婚夫妻,僅占不到1%。也就是說,即便政策落地,能實際受惠的家庭仍非常有限。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分析,中壯年育兒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沉重,雖然補貼能減輕部分負擔,但整體社宅數量仍遠不能滿足需求。
穩居第2箭│婚育家庭租金補貼加碼
再來,新婚家庭可獲得1.5倍租金補貼,每多生1胎再增加0.5倍,加上包租代管政策提供每年6千元的兒童安全住宅修繕補助,粗估至2032年將惠及48萬戶家庭。房產業者指出,這對降低中小家庭生活壓力確有幫助,但面對全國平均房價所得比已達10倍、北市高達15.85倍的新高紀錄,租金補貼能發揮的效益仍有限。
穩居第3箭│聚焦租屋市場管理
最後行政院針對「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修正草案提出保障3年租期、限制續約租金漲幅,以及強化租賃雙方權益,但也可能帶來副作用。房市達人張惠山指出,若限制租金調幅與租期過長,房東可能降低釋出意願,甚至選擇收回房屋自用,反而造成短期租屋供給下降,間接推升租金起點,變相提高租屋成本。
除了政策本身的挑戰,社宅管理也是一大課題。內政部統計,2029年前全台預計完工社宅近10萬戶,中央社宅於2026至2028年釋出的量體超過4.5萬戶,住都中心將一躍成為全台最大房東。張惠山表示,這意味著政府不只是提供房屋,更要負責社宅營運、設施維護、住戶社會福利對接等龐大任務,婚育宅配套如托育、安親與學區安排,都必須一併規劃,否則「穩居」政策很難落地。
賣厝阿明認為,單靠社宅提供的居住保障還不夠,政策也應關注年輕家庭薪資提升。全球先進國家普遍面臨高房價難題,短期內薪資不易大幅提升,因此長遠策略應該走向「租、購補貼並行」,甚至像英國「可負擔住宅」一樣,社宅可以租售並行,滿足不同族群需求。
政策的落實需精準掌握區域性差異
賣厝阿明建議,除了總量統計,應分析各地居住負擔程度,針對高壓區域加碼社宅供給,如此才能真正減輕年輕家庭壓力。否則,即便有婚育宅租期長達12年,結束後仍面對現實的高房價與高房租問題,很多家庭可能仍無法安心生育。
從數據來看,婚育宅政策雖是良善的起步,但距離根本解決少子化問題仍有距離。政府若想真正改善年輕家庭生育意願,不僅需要增加社宅供給,更要完善管理、補貼實用性,以及針對薪資結構提出配套措施。換句話說,「穩居」只是第一步,能否從「薪酸」邁向「薪歡」,才是扭轉少子化的關鍵。否則,即便政策上再好,仍難讓年輕人真正安心結婚生子。
台灣生育率低迷,從居住壓力、薪資結構到政策管理缺口環環相扣
婚育宅政策雖踏出正確第一步,但供給量不足、管理挑戰和市場反應仍待觀察。未來如何在提供居住保障、提高薪資水準、強化社會安全網之間取得平衡,將決定台灣能否扭轉少子化危機,也影響整體國家發展潛力。
延伸閱讀:【M傳媒】現在買房能撿便宜?專家示警:3種房子碰不得
延伸閱讀:【賣厝阿明】避免荷包君大失血!購買轉售預售屋,千萬要注意3大要點

賣厝阿明官網連結:https://www.54aming.com/
M傳媒官網:https://94m.com.tw/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54aming2015
相關服務:►►► 幸福空間 - 裝修需求單相關服務:►►► 幸福空間 - 裝修計算機














共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