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屋黑市難解!政府坦言「透明化天花板」就在這
租屋黑市難解!政府坦言「透明化天花板」就在這
走在台北街頭,隨處可見的租屋廣告背後,藏著一個連政府都難以完全掌握的隱形市場。內政部長劉世芳近日在立法院的一席話,道出了租屋市場透明化的現實困境:「我們真的做不到100%透明。」這句話像是一記悶棍,敲醒許多租屋族對透明化的美好想像。
這個存在已久的租屋黑市,就像城市裡游移的暗流。房東與房客之間的口頭約定、LINE上的簡單對話,就能完成一筆租賃交易。政府想管,卻發現根本無從管起。現行民法規定,租賃契約只要雙方合意就成立,不需要白紙黑字,更不用說向政府登記。這種「你情我願」的交易特性,讓租屋市場始終蒙著一層神秘面紗。
「我們已經掌握市場上六成的租約資料。」劉世芳部長這句話背後,是政府近年來透過租金補貼、社宅管理等政策,一點一滴累積的成果。申請租金補貼的租客、參與包租代管的房東,這些人的租約資訊都被政府記錄下來。但剩下的四成,就像都市傳說般難以捉摸。有些房東寧願空著房子也不願出租,就是怕被查稅;有些租客則擔心登錄真實租金後,明年又要面臨漲租的壓力。
強制實價登錄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困難重重。想像一下,同一棟公寓裡,五樓有全新裝潢、附家具的套房,和三樓30年沒整修的老房子,租金本來就該不一樣。如果強制登錄,會不會反而造成租金僵化?更別說那些「陰陽合約」——房東登錄一個價格,實際收另一個價格,政府要如何查核?
租屋族小李的遭遇很典型:「我在台北租的8坪套房月租1萬5,申請補貼時房東卻只肯用1萬2報稅。」這種「說一套做一套」的情況,正是租屋黑市的日常。另一方面,房東陳太太也有苦衷:「如果全部要如實登錄,我的稅金可能要多繳好幾萬,最後還不是反映在租金上?」
面對這個兩難局面,政府選擇了漸進式改革。與其強制全面登錄引發反彈,不如先從擴大租金補貼著手,用「胡蘿蔔」代替「棍棒」,慢慢引導市場走向透明。但誠如部長所言,要完全消滅租屋黑市,就像要夜市攤販都乖乖開發票一樣,在可預見的未來,恐怕仍是個難以實現的夢想。
這個存在已久的租屋黑市困境,反映的或許不只是租賃制度的問題,更是整個居住正義議題的縮影。當「透明化」遇上「市場現實」,政府能做的,可能就是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尋找那個微妙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