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國銀房貸、建融逾放金額雙創新高,房市信用風險升溫
2025年1月國銀房貸、建融逾放金額雙創新高,房市信用風險升溫
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2025年1月國銀房貸與建築融資(建融)逾期放款金額雙雙攀升,分別達到78.4億元與75.8億元,創下三年與逾十年新高。這項數據顯示,房市兩大資產品質同時亮起紅燈,銀行信用風險正逐步升溫。
房貸逾放金額連六個月走升
2025年1月,國銀房貸逾放金額達到78.42億元,月增3.48億元,不僅是近五年同期新高,也是近五年單月次高。銀行局副局長侯立洋分析,房貸逾放金額持續上升的原因包括:
部分客戶財務吃緊:受疫情或經濟環境影響,部分借款人還款能力下降。
房貸量續增:房貸餘額持續增加,逾放金額上升屬合理現象。
央行升息影響:自2022年首季起,央行連續六次升息,加重借款人利息負擔。
此外,房貸逾放比維持在0.07%,與上月相同,顯示整體風險仍在可控範圍內,但金管會將持續密切觀察。
建融逾放金額創逾十年新高
建融逾放金額在2025年1月達到75.85億元,月增34.36億元,創下至少逾十年新高。侯立洋指出,這主要是由於單一建商聯貸案「新莊泰舍至善元」連續三個月未還款,導致逾放金額大幅增加。建融逾放比也上升至0.2%,為逾四年高點。
房貸逾放反映的三大警訊
銀行圈分析,房貸逾放金額持續上升,可能反映以下三大警訊:
中小企業負責人財務壓力:部分借款人為中小企業負責人,因公司經營不善影響個人還款能力。
央行升息與寬限期結束:央行連續升息加重利息負擔,加上寬限期結束,借款人無力償還。
小資族與投資客資金周轉失靈:部分小資族或投資客依賴寬限期賣屋套利或轉貸續命,但因房市冷卻與央行控管,資金周轉困難,最終形成壞帳。
市場展望:房市緊縮,逾放風險恐持續
2025年央行政策持續緊縮,房市交易量低迷,小資族與投資客難以透過賣屋或轉貸脫困。除非銀行一次性轉銷壞帳(可能影響獲利),否則房貸逾放的高水位可能持續到第三季。
房貸與建融餘額增長放緩
金管會數據顯示,2025年1月底國銀房貸餘額為11兆525億元,月增282億元,為近十個月低點;年增率9.83%,連續四個月下降,並創近九個月新低。建融餘額為3兆8,384億元,年增率5.51%,為五個月低點。
侯立洋解釋,房貸與建融餘額增長放緩的原因包括:
央行信用管制: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導致新撥貸偏低。
農曆年前還款增加:1月農曆年前資金充裕,還款量增加。
交易天數減少:農曆假期導致交易天數減少。
【M傳媒】2025年1月國銀房貸與建融逾放金額雙創新高,反映房市信用風險正逐步升溫。央行升息、房市緊縮與部分借款人財務壓力,是導致逾放金額上升的主要原因。未來,隨著央行政策持續緊縮與房市交易低迷,逾放風險可能進一步加劇。銀行與監管機構需密切關注市場動態,並採取適當措施,以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