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層鄰居漏水我家也危險?內行曝「漏水共通點」成漏水關鍵指標| M傳媒
同層鄰居漏水我家也危險?內行曝「漏水共通點」成漏水關鍵指標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社區大樓同層鄰居發生漏水,到底該不該接手同樓層物件?房產專家提出關鍵判斷指標
「看房發現同層鄰居有漏水問題,我家會不會也中標?」這是許多購屋族看屋時內心最大的焦慮。一位網友分享,最近看中一個社區大樓,一層三戶,在參觀時偶然遇到另一戶的住戶,才從仲介口中得知該戶正因漏水問題與其他仲介發生糾紛,讓他擔心是否同一樓層的房子都潛藏漏水風險。
漏水位置是關鍵判斷指標
房產專家賣厝阿明表示,同層鄰居發生漏水,其他戶是否會受影響,關鍵在於漏水的原因與位置。如果漏水原因是來自共用管線或公共設施,那麼同層其他住戶確實可能面臨類似風險;但若只是單一住戶的專有管線問題,則鄰居受到影響的可能性就相對較低。
根據專業驗屋公司的經驗,大樓住宅的漏水問題通常可分為幾種類型:室內管線漏水、防水層老化、排水系統堵塞,以及結構性滲水。其中,若是同層住戶共用牆面出現滲水現象,或是來自樓上住戶的漏水問題,其他住戶受到影響的風險就會明顯提高。
老舊社區的同層漏水風險更高
在台灣潮濕多雨的氣候環境下,漏水問題長期占據房屋糾紛類型的前幾名。特別是對於屋齡較高的老舊社區,如果同層已經有住戶出現漏水情況,其他住戶確實需要更加警惕。
這是因為同一樓層的房屋通常是在同一時期,由同一批施工團隊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建材建造而成。如果一戶出現問題,很可能代表整層樓在施工品質或材料使用上存在某種共通缺陷。隨著建築年資增加,牆面與屋頂的防水層也容易同步劣化,導致雨水或自來水沿著牆角、窗邊滲入室內。
聰明購屋:先查管線圖再請專業驗屋
面對心儀物件卻擔心漏水風險,賣厝阿明建議,如果真的喜歡該物件,不妨請房仲協助索取相關管線圖說,並請驗屋師進行初步勘驗。這些前期投入的成本,相比於購屋後動輒數十萬元的修繕費用,可說是非常值得的投資。
專業驗屋師會透過熱像儀、水分計、管道內視鏡等專業設備,檢測出肉眼難以發現的隱形漏水問題。根據統計,高達67%的漏水糾紛源自「驗屋當下無異常」的隱性缺陷,這些問題通常於入住半年後才爆發。
M觀點 與其事後才發現漏水問題,與賣方、房仲陷入法律糾紛,不如在購屋前做好充分準備。
「寧可前期多花一點檢查功夫,不要後期面對修繕糾紛」,這也許是購屋族面對漏水風險時最該建立的觀念。畢竟,與其擔心同層漏水是否會影響自家,不如透過專業驗屋獲得確切答案,才能確保未來居住的安心與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