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與稅免稅額244萬:注意陷阱不掉坑!
贈與稅免稅額244萬:注意陷阱不掉坑!
每年244萬元的贈與稅免稅額,聽起來像是「合法搬錢」的黃金通道,但一不小心踩到地雷,可能讓你的荷包大失血!本文用白話文拆解四大常見錯誤觀念,教你聰明運用免稅額,避開國稅局的追殺令。
陷阱1:搞錯對象!免稅額是「贈與人」的額度,不是「收禮人」
免稅額244萬元是「每位贈與人」的年度額度,跟收禮的人數無關。舉個例子,張媽媽2024年送大兒子200萬、小女兒44萬,總計244萬,這樣是免稅的。但如果她再送老公1元,總額就會變成245萬,超過1元就要申報贈與稅!國稅局盯的是贈與人(送錢者)的「全年總贈與額」是否超標,不是看單一收禮人拿了多少。就算你分送10個子女,總額也不能超過244萬。
陷阱2:誤解「年度」計算!1/1~12/31為週期,跨年重算
贈與稅的年度計算方式是從1月1日到12月31日,跨年後會重新計算。正確的做法是,2024年12月31日前送完244萬,這樣是免稅的;2025年1月1日又可以重新獲得新的244萬額度。但如果2024年12月送200萬,2025年1月再送44萬,這樣合計兩年各免稅。不過要注意,若在「同一年度」分次送,總額不得超過244萬。
進階技巧是利用「跨年拆單」,例如2024年12月31日贈與200萬,2025年1月1日再贈與44萬,這樣合計488萬都是免稅的!
陷阱3:以為只能送現金!不動產「持分贈與」更聰明
贈與房屋的價值不是用市價計算,而是以「土地公告現值+房屋評定現值」為準,通常遠低於市價。舉例來說,市價2,000萬的房屋,公告現值可能只有500萬。如果分2年贈與,每年贈與250萬,雖然超額6萬(250萬-244萬),但稅額只有6,000元(6萬×10%),兩年合計稅額1.2萬,遠低於市價2,000萬的稅負。
實戰步驟是將不動產持分拆成「每年244萬內」的比例,逐年贈與。例如分3年贈與1/3持分,搭配夫妻各自244萬額度,雙人合贈可達488萬/年。
陷阱4:漏報「非現金贈與」!連保單、股票都算進去
除了現金,許多非現金贈與也會被國稅局盯上。例如幫子女付房貸,每月代繳房貸會被視同贈與現金;低價賣房給子女,市價2,000萬卻用500萬賣出,差額1,500萬算贈與;變更保單受益人,將儲蓄險受益人改為子女,且保單價值超過244萬,也需申報。
國稅局查核的方式包括追查金流(子女帳戶突然多出大筆資金)、比對實價(不動產交易價格明顯低於行情)、調閱保單(躉繳保費或受益人變更紀錄)。
免稅額極大化三招
首先,夫妻可以聯手贈與,爸爸244萬+媽媽244萬,每年合計488萬免稅額。例如贈與子女頭期款500萬,爸爸244萬+媽媽244萬+超額12萬,稅額只要1.2萬。
其次,利用跨年度分拆贈與,12月底贈與244萬,隔年1月再贈244萬,合計488萬免稅。
最後,結合不動產與現金贈與,先用現金贈與扣抵免稅額,再以低稅率贈與不動產持分,進一步降低稅負。
國稅局警告:逾期未申報,罰鍰最高1倍!
如果贈與總額超過244萬卻未在30天內申報,除了補稅外,還會被處「應納稅額1倍以下」罰鍰。舉例來說,贈與300萬(超額56萬),應繳稅額56萬×10%=5.6萬,罰鍰最高5.6萬,總成本11.2萬,等於超額部分的20%。
贈與是技術活,規劃比衝動重要
244萬免稅額就像年度禮物額度,用對方法能合法移轉資產,用錯方法則後患無窮。切記三大原則:「贈與人額度」、「跨年拆單」、「善用不動產低稅基」,才能讓你的愛心贈與,不會變成國稅局的年終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