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屋小白遇高於行情物件怎出價? 專家教戰:掌握四大關鍵不怕當冤大頭
購屋小白遇高於行情物件怎出價? 專家教戰:掌握四大關鍵不怕當冤大頭
「這間房子開價合理嗎?」是許多首購族共同疑問。近日有購屋新手在網路論壇求助,看中一間開價1,400萬元的房屋,但價格明顯高於社區行情,且賣方可能面臨高額稅負轉嫁問題。此案例凸顯當前房市中,買賣雙方價格認知落差的普遍現象,也反映實價登錄時代下,資訊透明化反而帶來新的議價難題。
理性分析:拆解價格構成要素
針對這個具體案例,房產專家提出四大評估關鍵:
首先在「稅負成本分析」方面,賣方持有3年出售需課徵35%房地合一稅,這確實可能成為賣方堅持高價的原因。「但買方須明白,稅負是賣方的交易成本,不應完全由買方承擔。買方可試算賣方取得成本,了解其合理盈利空間。」
其次在「裝修價值評估」上,雖然賣方整理浴室、廚房並更新地板,但缺乏系統收納櫃等實質增建,裝修價值有限。「一般這類基礎裝修每坪成本約2-4萬元,且需考慮折舊因素。買方應實地評估施工品質,避免為表面裝潢支付過高溢價。」
市場比較:參考實價登錄理性出價
房屋業者建議,應回歸市場機制進行價格評估。「參考半年前同社區成交單價23萬/坪的行情,加上合理裝修價值,再考量面積差異(賣方物件少3坪),計算出合理基準價格。」以該社區行情每坪23萬元計算,若賣方物件面積較小,單價可適度提高,但不宜偏離市場行情過多。考慮裝修價值後,合理單價區間應落在25-26萬元之間。」
實戰策略:出價技巧與心理準備
議採「階梯式出價策略」:「可從每坪25萬元(約總價1,000-1,100萬元)開始出價,並明確表達價格依據是參考實價登錄與市場行情。同時要準備好賣方拒絕的可能性,買房不必急於一時,特別是明顯高於行情的物件。」提醒購屋新手:「價格談判是心理戰,也是資訊戰。除了準備好同社區的實價登錄資料,也可了解該物件在市場上放多久、是否有其他競爭者等資訊,這些都會影響議價空間。」
房產專家一致認為,在當前市場環境下,買方更應堅守價格理性。
與其追逐過度高價的物件,不如擴大尋找範圍,或耐心等待更合理的交易機會。畢竟「買貴」比「買不到」更需要避免,特別是對購屋小白而言。建立正確的購屋觀念:房屋不僅是居住空間,更是重要財務決策,理性判斷遠比衝動購買來得重要。
圖/google map M傳媒 https://94m.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