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房時常聽到一些專業建築名詞,例如房屋構造是RC、SRC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你知道自己住的房子、買的房子是什麼構造嗎?
以台灣而言,建築材料的演進與天然資源、歷史文化等因素相關,早期在台灣的原住民大多以竹子、茅草、石板等搭建房屋,到了明末清初開始有閩粵移民來台開墾後,才開始有土角磚、紅磚、木材等建材。
而依據建築技術規則的規定,台灣目前較常見的建築物構造有「磚構造」、「木構造」、「鋼構造」、「鋼筋混凝土構造」等種類,這幾建材結構的材料性質、施工方式及抗震性、耐震、地震來時的感受搖晃度以及建築耐用年數各有不同,以下就分別說明:
磚造建築是在20世紀中期台灣重要的建築型態,大家印象中的三合院、各式公共建築都是磚造房子,磚造房子的結構是以砌磚為牆、瓦片為屋頂,不過因為耐震性差,目前已逐漸不被採用,不過紅磚塊仍然可以應用在鋼筋混凝土建築的隔間牆中。而耐用年數依據各縣市標準約為46年左右,每年折舊2.1%。
木造建築則盛行於清末、日據時期,當時多在廟宇、公共建築及富貴人家的宅邸使用,傳統木作架構梁柱時不用鐵釘,而是以卡榫街頭的方式組合,目前是列為台灣古蹟及歷史建築中佔最多數的一種建築構造,不過因台灣木構現行法規的「防火」、「結構」兩方面尚未跟上目前的技術,因此木作建築在台灣並不盛行。而耐用年數依據各縣市標準約為30-35年左右(依據木材品質),每年折舊2.8~3.3%。
鋼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簡稱RC),其施工方式是以鋼筋為骨架,加上混凝土,是目前技術最成熟的建築結構,施工難度較低,RC建材的支撐力道來自包覆鋼筋的混凝土,剛性強、柔軟度撓性較差,因此若遇到地震時房屋比較不會搖晃,相對之下著起來較舒適;但也因為樑柱的剛性強、柔軟度差,所以房子容易因為地震而使得樑柱產生裂縫、甚至倒塌。所以為了降低RC樑柱的承載力、提升抗震力以及成本考量,RC房子通常不會超過30層樓,一般落在20層樓之內。而耐用年數依據各縣市標準約為60年,每年折舊1.5%。
與RC完全不同的是純鋼骨(Steel Construction, 簡稱SC),鋼骨建材結構的房子,其樑柱大多是H型鋼骨所建造出來,鋼骨外不會再灌混凝土,所以施工時間比較短,也因為如此,房子的撓性和柔軟度大大增加,目前台灣許多商業大樓、超高樓等就是採用鋼骨建構,其優點是建物的耐震能力較強,也就是地震來時建物會隨著地震搖擺,甚至強風時也會搖晃,相信不少人有此經驗,尤其在高層樓搖擺幅度更大。耐用年數依據各縣市標準約為60年,每年折舊1.4%
另外一種鋼骨鋼筋混凝土(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簡稱SRC),則是綜合以上兩種建材的優點,以鋼骨為樑柱結構,在鋼骨外圍包覆鋼筋及灌入混凝土,因此具備了鋼骨結構的柔軟度,也有混凝土的穩定度,耐震性強,適用於高樓、住宅及商用宅,而缺點在於建築成本高、施工也較複雜困難。耐用年數和鋼骨結構相當,也是60年,每年折舊1.4%。
不同的建材結構會有不同的耐震、搖晃情況,而個人對住宅舒適度的感受也有所不同,沒有哪一種是絕對好、絕對不好的,端看個人需求,下次看房時,不妨多留意建築構造,先明白自己想要的防震需求為何,再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建材構造房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