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明Line帳號

前進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國美館×成大策展「【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
所需點數: 0 P圖前請先登入

前進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國美館×成大策展「【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

2025/04/19 | 幸福空間 |  17 | 加入最愛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國立成功大學團隊策畫「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參展計畫「【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NON-Belief: Taiwan Intelligens of Precarity)」,即將啟程前往威尼斯,自5月10日至11月23日在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展出。

 

策展作品展現「漂蕩的智慧」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是臺灣重要的國際交流平台,臺灣館雖位於平行展區,但擁有大會認證的專屬館舍,是臺灣持續參與國際建築對話的重要據點。臺灣每2年選出1組策展團隊代表參展,呈現當代建築思維與文化反思,今年展覽主題為「【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呼應當前全球動盪與臺灣面對自然、政治多重壓力下的處境與思考,「無」並非「沒有」,而是「無所不在」,展現臺灣對信仰、文化、自然與社會議題的多元理解與反省。

臺灣特殊的自然環境與地緣位置,使建築成為與自然共處、對話與學習的過程,這樣的智慧也體現在策展理念與作品中,此次成功大學策展團隊跨界整合建築、電影等領域,深化展覽內容,加上外交部與義大利代表處的支持,讓臺灣館成為「歐洲臺灣文化年」的重要項目。

策展人薛丞倫表示,在臺灣任何東西都可以成為信仰,人們也可以很快地改變所信仰,或是什麼都不相信,這種感知源自於我們居住在地震頻繁且颱風多發的島嶼,以及其位於中國、日本,與西方帝國海上貿易路線之間的戰略位置,和政權快速更迭的現實。展覽以具有積極意義的「漂蕩(precarity)」作為全球化的反思與批判,希望討論在世界關注科技與環境永續的議題下,臺灣作為一個在政治和生態漂蕩中尋求韌性的科技島嶼,在其上建立一種專屬臺灣的建築觀點,突顯臺灣在韌性的實踐與智慧上的潛力。

國美館指出,「【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以大會主題「智慧‧自然‧人工‧集體(Intelligens. Natural. Artificial. Collective.)」為基礎,重新審視臺灣在既有的歷史脈絡基礎上「漂蕩的智慧」,面對不可預測的外部自然災害或地緣政治,在全球化與漂蕩危殆的未來之下,建築在灰色地帶的韌性。

▲展品名稱:以能源為核心的建築思考/參展者:張容豪、簡聖芬/展覽團隊:預建創新綠能/成員:廖昶安、施秉承、楊婷雯、高源澤、蔡呈林、邱家慈、賴浥葶、游子頤(圖片提供/國立台灣美術館)

 

17組團隊呈現對未來建築的回應

本次匯聚多位成大的師生與業界建築師組成多個合作團隊,各自從真實的建築實踐中,開啟更為深化的合作研究,以多尺度的建築研究與原型,呈現對未來建築的回應。由17組團隊提出新的建築範例與典範轉移的原型,其中13組製作了「可操作」的建築模型作為概念的表現,以引發更多層次的想像與互動。一方面聚焦於高科技、高速發展、與控制的空間治理所帶來的在信仰與不信仰之間來回的灰色地帶;另一方面也以「戰術性的相互依存系統」(Tactical Interdependence)、「基礎設施的流變」(Infrastructural Flux)、「體現的韌性」(Embodied Resilience)、與「調適性的集合體」(Adaptive Assemblage)4個分類,作為交錯視角,建構閱讀展覽時重要的參考架構。

其中,參展作品〈邊界彈性〉是關於臺南鐵路地下化的建設,對未來容積的信仰,成為一根根透明的壓克力棒,拜拜插香一般大家都可以決定容積的移轉,讓蘊含於基地豐富的時間層疊與周邊環境,成為可參與的彈性邊界,將學術、文化與社區等不同利害關係群體緊密聯繫,反映當代許多都市基礎設施變遷的適應與調整;作品〈氣候正義〉揭露在追求高科技高速度發展中集體需要面對的環境議題,臺南市的都市熱島其實是在南科地區、大安森林公園周邊的富裕族群卻能以較少資源緩解高溫影響等,高科技電子紙標籤建構了一座供桌般的科技島裝置,都市熱島焚燒似的影像輪播在電子紙與晶片的控制,啟發觀眾反思來回於科技島與生態島的兩種信仰之間;〈大員與威尼斯:體現的島嶼共和國智慧〉則以辦桌將臺南蕃薯崎街廓模型,透過旋轉讓內部翻轉到外部、外部騎樓翻轉到內部,除了反向對照威尼斯島嶼街廓與騎樓的都市歷史,也提示一種對於蘊含於身體韌性的關注。

▲展品名稱:邊界彈性

參展者:黃聖鈞、鄭偉達、龔柏閔、羅素敏/成員:陳可容、曾譯賢、李彥杉、 賴怡芳、黃韋慈、方韋程、謝廷威、黃郁文(圖片提供/國立台灣美術館)

▲展品名稱:氣候正義

參展者:林子平/展覽團隊:建築與氣候研究室/成員:李思誼(圖片提供/國立台灣美術館)

▲展品名稱:大員與威尼斯:體現的島嶼共和國智慧

參展者:薛丞倫、Brian McGRATH/展覽團隊:NCKU ARCH x Parsons/成員:盧曉萱、方旖璇、邱子旂、黃子晉、高靖媛、符亦齊、黃柏熹、任寶兒、Mateo REMBE、Ema CAPILLA、Julia BRAND、Aviela BERK-SILVERMAN、Senna KOTLIZZKY、Katina CHANG、Jana Al SARRAJ、Gabriela FERRARI、Valentina AGUERREVERE、Daisy CHEN、Megan CHANG、Oliver DENTON、Keizia TIO(圖片提供/國立台灣美術館)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大會策展人卡洛‧拉蒂(Carlo Ratti)也參與臺灣館其中1件提案作品〈書山-國家圖書館南部分館暨典藏中心〉,他想像一座在未來圖書館的坡道,成為身體、社交、與知識一系列的偶遇空間,翻轉過去制式、層級、索引控制下的知識,成為具有「人」的智慧(intelligens,拉丁字字尾gens有種族、族群、人群的含義)。

▲展品名稱:書山 - 國家圖書館南部分館暨典藏中心/參展者: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CRA Carlo Ratti Associati/成員:張清華、郭英釗、李金威、林章鍊、陳欣宜、羅翊榮、陳彥玄、王冠穎、林子文、Klaudia Stefanowska、陳凱琪、Prof. Carlo RATTI、Saverio PANATA、Ben HANSEN、Chiara BORGHI、Serena GIARDINA、Francesca MARINO、Greta STEFANOVA、Luca BUSSOLINO、Gary Di SILVIO、Gianluca ZIMBARDI、Pasquale MILIERI(圖片提供/國立台灣美術館)

 

展場以「島嶼」概念貫穿全場

本次展場設計採用「島嶼」概念貫穿全場,以一座「科技島」裝置為核心,上方結合E Ink電子紙輪播臺灣地景照片,呈現科技發展對臺灣地景的影響。展場周邊展示以模型形式呈現的提案作品,每一個提案均附有研究書冊或影音QRcode,幫助參觀者深入探究。另一件亮點裝置「光明燈牆」,正面由數個內附神像的光明燈組合而成,背面則是佈滿發光裝置的控制晶片和線路,如同一座傳統信仰邁向科技未來的媒介和演化象徵。此外,現場將定時播放入圍2024年奧斯卡紀錄短片的影片〈金門〉(Island in Between),導演江松長以金門的日常樣貌,隱喻臺灣的認同處境和不確定性。

▲展品名稱:科技島/展覽團隊:H2O Studio/成員:黃彥璋、林伊柔、王威舜、蔡承昀、葉毓君、簡行知、方旖璇、郭耕菩、陳奕璇 、張嫣修(圖片提供/國立台灣美術館)

 

預展期間臺灣館也將舉行一系列的國際論壇,主題包含與威尼斯建築大學交流兩地的「建築教育」、談高等教育與產業創新的「生活未來式-學士服與城鎮」、以臺灣和法國為例的「臺灣建築博物館與建築策展」、集結國內外知名建築師的「內與外:漂蕩與全球流變中的實踐」、導賞展覽的「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以及江松長討論「介於之間的智慧」,共計6場。成大建築系也將在今年7月帶領師生於威尼斯進行「國際韌性建築暑期工作坊」,對建築教育、創新及臺灣在全球建築領域中不斷變化的角色進行深度交流與學習。

「【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由策展人薛丞倫、協同策展人吳秉聲、蘇孟宗、江松長帶領國立成功大學團隊,成員還包括顧問專家東海大學建築系系主任曾瑋 ,以及來自紐約帕森斯設計學院的國際顧問Brian McGrath教授。本次展覽的裝置作品也與產業界攜手合作,包含E Ink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產學合作形式所展開的一系列電子紙應用研發與創作,以及鴻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電子紙技術上的支援協作與部分贊助,彰顯臺灣在科技與設計領域的前瞻實力。更多相關展覽及活動訊息請關注國美館官網與「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官方社群。

▲展品名稱:媽祖科技廟/參展者:林宛蓁、侯慶謀、葉玉祥、賴伯威/展覽團隊:侯林設計 + 葉玉祥 + 賴伯威/成員:蔡侑樺、李秉勳、王聿雅、徐敬恩/(圖片提供/國立台灣美術館)

▲展品名稱:The Invisible Unveiled/參展者:林靜娟/展覽團隊: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設計與理論研究室/成員:李祐欣、張惠淳(圖片提供/國美館)

▲展品名稱:Old Town - [Railway Station] - Science Park/參展者:張鶴齡、宋立文/展覽團隊:AECOM︱張鶴齡建築師事務所 + 宋立文/成員:吳宛蓁、鍾宛庭、方若嘉(圖片提供/國美館)

延伸閱讀: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參展內容公開亮相!

 

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

時間:5月10日至11月23日

地點: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

FB: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VAB

IG:https://instagram.com/taiwan.vab

相關服務:►►► 幸福空間 - 裝修需求單
相關服務:►►► 幸福空間 - 裝修計算機
標籤 :

共 0 則留言

更多幸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