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首付常發生在預售屋廣告,但中古屋銷售也可能會有話術,買房不可不慎。(圖片來源藍浩勻)
對許多首次購屋者而言,「低自備款買房」聽起來像是通往夢想的捷徑。在房價高漲、薪資成長緩慢的現實下,能以較少的資金進場,無疑降低了購屋門檻。但這樣的方式是否真的適合每個人?本文將從制度設計、資金規劃、風險評估等面向,全面解析低自備款買房的操作與注意事項,幫助新手購屋者做出理性選擇。
一、什麼是低自備款?為何吸引人?
一般而言,購屋時的自備款約為總價的20%-30%。低自備款則指的是自備款低於此比例,甚至低至10%或更低的情況,舉例來說,一千萬的房子準備10萬自備款。這類方案之所以吸引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降低購屋門檻:對於積蓄有限的年輕人或小家庭來說,低自備款能大幅減輕初期資金壓力,讓他們有機會提早進入房市。
靈活運用資金:剩餘的資金可作為裝潢、添購傢俱家電或預備金,讓入住新家後的生活品質更有保障。
把握房市機會:在房價快速上漲的時期,低自備款能讓買方更快出手提早卡位,避免因等待存夠自備款而錯失購屋良機。
常見的預售屋就是典型的低自備款例子,過往常有建商廣告標榜提供「低首付方案」,只需繳交6~7%即可簽約,餘款分期或延後支付。
誰適合使用低自備款買屋?若購屋者有穩定現金流(例如長期受雇、薪資固定入帳、具其他穩定收入來源),同時負債比例維持健康水準,則較有能力承擔高成數貸款下的長期還款壓力,現金不夠的人使用自備款無疑是買房開槓桿。
二、低自備款的背後:潛在的風險與挑戰
雖然低自備款看來誘人,但其背後的風險不容小覷。在做出決定前,有許多挑戰必須充分理解並檢視自身狀況:
1.房貸負擔加重
自備款越低,代表您需要向銀行貸款的金額越高。這將直接導致以下後果:
月付金增加:貸款本金高,月付金自然隨之提高。舉例來說,若房價1,000萬,自備款200萬(20%),貸款800萬;若自備款僅10萬(10%),貸款則高達900萬。在同樣的利率和年限下,後者的月付金會明顯更高,對家庭收支造成更大壓力。
利息總支出更多:貸款本金越高,未來支付的利息總額也越多。雖然每月多付的利息看似不多,但長期累積下來將是一筆可觀的數字。
2.銀行鑑價與核貸的不確定性
銀行核貸的金額並非以您買房的成交價為唯一標準,而是會參考銀行內部鑑價。
鑑價不足風險:若銀行鑑價低於您的成交價,且核貸成數又保守,您可能需要臨時補足更多的自備款。例如,房價1,000萬,您原本準備100萬自備款(貸款900萬)。若銀行鑑價僅900萬,且最高只願貸8成(720萬),您就需要額外準備180萬的資金,這對資金不足的買方來說是極大的打擊。
個人信用條件:銀行也會審核您的信用評分、收入穩定度、負債比等。若個人條件不佳,即使自備款充足,也可能無法獲得理想的貸款成數。使用信貸或裝潢貸補足頭期款,也會拉高負債比,影響信用評分與未來貸款能力。
留意貸款方案:有些建商會配合公司貸、信貸或修繕貸款,或搭配假合約降低自備款,簽約時應一併注意利率與還款方式。
3.升息風險
目前全球仍處於相對高利率環境,若未來持續升息,將對您的房貸月付金造成直接衝擊。
利息支出增加:貸款本金越高,升息時每月需多繳的利息也越多。對低自備款買方來說,由於貸款金額高,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也更高,家庭財務將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
4.房價下跌的風險
雖然多數人認為房價只漲不跌,但房市仍有其景氣循環。
資產負債不平衡:若不幸在房價高點進場,而後房價下跌,可能會出現「負資產」的情況。例如,當初買1,000萬的房子,貸款900萬。若房價跌至800萬,您還欠銀行900萬,此時房屋的價值已低於您的負債。若此時有緊急資金需求,想出售房屋,不僅賣掉後無法償還所有貸款,還需要額外籌款補足差額。
三、低自備款買房的應對策略與建議
既然風險難以避免,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好萬全準備。如果您決定走上低自備款買房之路,以下幾點建議能幫助您走得更穩健:
1.精算財務,留足預備金
在簽約前,務必進行嚴格的財務盤點。除了自備款,還需將以下費用納入考量:
購屋相關費用:包括仲介服務費(通常為房價的1-2%)、契稅、印花稅、代書費、登記規費、火災地震險等。這些費用加起來可能高達數十萬元。
裝潢與傢俱預算:提早規劃裝潢與傢俱的費用,避免入住後才發現資金不足。
緊急預備金:預留至少3~6個月的家庭生活開銷,以應對突發狀況,例如失業、生病等。
2.善用房貸工具,爭取最佳條件
多家銀行比較:不同銀行的鑑價、利率、貸款成數和寬限期政策都不同。建議多詢問3-5家銀行,了解各自的方案,並選擇最適合自己的。
政府優惠貸款:如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等,利率通常較低且穩定,是首購族的好選擇。
主動證明還款能力:準備好穩定的收入證明(如薪轉存摺、扣繳憑單)、優良的信用紀錄,讓銀行對您的還款能力更有信心,爭取更好的貸款條件。
留意貸款成數的限制條件:不同銀行對於「低自備款」的核貸條件差異很大,例如:
首購自住→核貸成數較高(最高可達9成)
投資客或二屋以上→成數可能限縮在6–7成
屋齡高或地段不佳→銀行估價低,貸款成數自然下降
延伸閱讀:
3.選擇適合的物件
慎選地段與物件類型:房價波動相對較小的區域、或是具備剛性需求的物件,能有效降低未來房價下跌的風險。
考慮新成屋:部分建商會提供「低自備款」或「工程期零付款」的方案,雖然看似誘人,但其背後的風險與銀行核貸的挑戰仍需謹慎評估。
詳問單價與戶別:過往曾有建案的低自備戶是限定戶型,格局未必理想;另外留意銷售單價是否符合周邊行情,建商可能為了銀行高貸款成數,提高成交價。
4.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
提高收入:增加主業收入或開發副業,來因應更高的房貸月付金。
降低負債:買房前應盡量清償個人信貸、車貸等其他負債,以提高個人信用評分和核貸成數。
長期穩定規劃:買房是長期的財務承諾,必須建立穩健的理財習慣,定期檢視家庭收支,確保能穩定繳交房貸。
結語
低自備款買房是一種資金策略,能幫助新手購屋者突破資金門檻,但也需謹慎評估自身財務能力與風險承受度。購屋是一場長期的財務規劃,不只是「買得起」,更要「住得穩」。在銀行放款嚴格、通貨膨脹的這個時代,唯有理性規劃、量力而為,才能讓夢想中的家成為真正的避風港,而非壓力的來源。
共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