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仲也有分開發與銷售,專職不同,能協助買賣方的需求也不同,尋求房仲品牌時可詳加詢問。(圖片來源藍浩勻)
在台灣,買房或賣房時,房屋仲介(俗稱房仲)往往是我們不可或缺的幫手。他們作為買賣雙方之間的橋樑,協助我們找到合適的房源、談判價格,甚至完成繁瑣的交易流程。然而,你是否曾疑惑:房仲到底分為哪些類型?他們在不同階段扮演什麼角色?特別是「開發房仲」和「銷售房仲」有什麼差異?本文會帶你搞懂開發房仲與銷售房仲的差別,讓你找人幫忙賣房或買房都更有方向。
一、房仲的角色與功能
房仲一詞顧名思義就是房屋仲介,是指協助不動產買賣、租賃或管理的專業人員。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成為屋主與買方之間的溝通橋樑,促進交易達成。根據台灣內政部的規定,房仲必須取得「不動產營業員」或「不動產經紀人」證照,才能合法從事相關業務。房仲的工作內容包括:
開發潛在屋主:尋找有意出售或出租房屋的屋主,取得委託。
整理與曝光房源:拍攝房屋照片、撰寫物件描述,並透過各種管道宣傳。
媒合買方與帶看:根據買方需求,安排看屋並提供專業建議。
協助談判與簽約:在買賣雙方間斡旋價格,協助完成合約簽訂與過戶手續。
房仲的收入主要來自底薪與佣金(即仲介服務費),佣金比例通常依據成交金額計算,根據內政部規定不得超過成交價的 6%。新人房仲通常有較高底薪與較低抽成(約8-10%),而資深房仲則多採低底薪或無底薪,但抽成比例可達 50-80%,房仲業界有不成文的稱謂「高專」,相對於一般房仲則稱作「普專」。需要注意的是,6%是法定上限而非固定收費比例,買賣雙方可在此範圍內與房仲商議,目前市場常見做法是向賣方收取4%、向買方收取1-2%,但這並非強制規定。
在買賣房子的過程中,房仲的角色又可細分為「開發房仲」與「銷售房仲」,這兩者分別代表不同的工作重點與職責,以下將詳細解析。
二、開發房仲 vs. 銷售房仲
在了解房仲模式後,我們來探討開發房仲和銷售房仲的差別。
1. 什麼是開發房仲?
「開發房仲」是指專注於開發市場房源的房仲,主要與賣方(屋主)接洽,取得房屋銷售或出租的委託。他們的工作核心在於「找到可賣的房子」,因此也被稱為「開發房仲」,他們需要對房地產市場行情有高度的敏銳度,主要職責如下:
開發潛在房源:透過拜訪社區、與管理員建立關係、張貼小廣告(俗稱「小蜜蜂」)等方式,尋找有意售屋或租屋的屋主。
簽訂委託合約:與屋主洽談,簽訂「一般委託」或「專任委託」合約。前者允許多家房仲或屋主自行銷售,後者則限定特定房仲獨家代理。
整理房屋資訊:評估房屋狀況、拍攝照片、撰寫物件描述,為後續銷售做準備。
設定價格策略:與屋主討論開價與底價,制定合理的銷售策略,避免「芭樂」(價格過高、不易成交的物件)情況。
2.什麼是銷售房仲?
「銷售房仲」則是專注於將房屋賣出或租出的房仲,主要與買方接洽,負責媒合與成交。他們的工作核心在於「找到合適的買家」,也被稱為「成交房仲」。銷售房仲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和談判能力,主要職責如下:
了解買方需求:透過溝通,掌握買方的預算、地點偏好與其他條件。
帶看房屋:安排買方實地看屋,介紹房屋優缺點,提供專業建議。
協助談判:在買方與屋主間斡旋(俗稱「收斡」),協助達成價格共識。若談判成功,斡旋金可轉為訂金;若失敗,斡旋金全額退還。
完成交易:協助買賣雙方簽訂合約、辦理過戶與交屋手續,確保交易順利完成。
3.開發房仲與銷售房仲的差異
雖然開發房仲與銷售房仲都是房屋仲介的一環,但兩者的工作重點與所需技能有顯著差異,以下是詳細比較:
表格製作:藍浩勻
行話小知識:在房仲行業中,成功成交被稱為「冒泡」,若同一人完成開發與成交,則稱為「全泡」或「全蛋」,獎金由一人獨拿;若開發與成交由不同人完成,則為「半泡」,獎金對拆。
三、房屋仲介類別與運作模式
房仲除了主要職責不同,歸屬門店也有不同的經營模式,目前台灣的房仲經營模式主要分為直營店、自營店與加盟店三大類。這些經營型態各自擁有其優劣勢。
1.直營店:信義房屋與永慶房屋
直營店由房仲品牌總公司直接管理,確保各店對外的品牌形象和行銷手法的一致性。這種模式下,店裡最高階為店長,且為公司的員工,對於人事和薪資結構的影響不大。直營店的優勢在於總部資源豐富,然而營運自主性較低,店內決策多需回報總公司。直營店內部設有完善的教育培訓制度,也有別加盟店。
2. 加盟店:住商不動產、21世紀不動產、中信房屋
加盟店則是品牌總部授權給獨立經營的房仲店。加盟店店東長既是經營者,也是該公司老闆。加盟品牌的選擇至關重要,以便於取得更佳的營運資源和品牌優勢。住商不動產等知名品牌即採此模式。
3.自營店:
自營店由業主自行創建和經營,從品牌行銷到店內事務一手包辦,獨立性和自主性強符。他們能完全掌控店務決策,然而資源相較有限,需要更多個人投入。
四、我該找誰幫我找房?如何選擇合適的房仲?
無論你是買方還是賣方,選擇合適的房仲將直接影響交易體驗與結果,根據買房者與賣房者需求與目標,房仲挑選又可分為下列不同夥伴:
1.如果你是買房者
尋找銷售能力強的房仲:選擇擅長媒合與談判的銷售房仲,他們能快速理解你的需求,推薦合適房源,並在價格斡旋中爭取最大利益。
重視誠實與專業:避免被話術誤導,選擇願意誠實告知房屋優缺點的房仲。根據素材中的討論,誠實的房仲雖然在短期內可能業績受限,但在長期信任建立上更有優勢。
了解房仲背景:優先選擇有證照、經驗豐富或隸屬知名品牌的房仲,例如信義房屋或住商不動產,他們通常有更完整的後勤資源與市場資訊。
善用房仲行話:了解一些行業術語(如「蘋果」、「芭樂」、「收斡」),能讓你與房仲溝通更順暢,甚至在談價時取得優勢。
2.如果你是賣房者
尋找開發能力強的房仲:選擇有網絡與開發經驗的開發房仲,他們能幫助你找到潛在買家,並制定合理價格策略。
選擇專任委託或一般委託:若希望快速成交,可考慮專任委託,交由特定房仲全權代理;若想保留彈性,可選擇一般委託,允許多家房仲競爭。
確認房仲的體系資源:根據素材中的分析,加盟品牌(如住商不動產、大家房屋)或直營體系(如信義房屋)通常有較多資源與案源流通優勢,能提升成交效率。
3.通用建議
做足功課:無論是買方還是賣方,都應自行研究市場行情與房屋資訊,避免完全依賴房仲。正如素材中提到的,許多房仲缺乏總體經濟學知識,可能無法提供全面建議。
確認權利義務:與房仲合作前,務必確認合約內容,特別是仲介費比例與服務範圍,避免糾紛。
避免被話術誤導:警惕「房價只漲不跌」等帶風向的說法,理性判斷市場趨勢。根據素材中的批評,部分房仲總部與媒體可能為了業績,故意美化市場前景。
結論:找到對的房仲,買賣房子更輕鬆
房屋仲介是買賣房子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夥伴,而了解「開發房仲」與「銷售房仲」的差異,能幫助你更有效率地找到合適的幫手。開發房仲專注於開發房源,為賣方提供曝光機會;銷售房仲則專注於媒合買方,促成交易達成。無論你是買方還是賣方,選擇房仲時應注重其專業性、誠信度與資源背景,並配合自身研究,才能確保交易順利且滿意。
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買賣房子不再只是房仲的責任,消費者也應主動學習,掌握市場動態與交易技巧。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釐清房仲的角色與功能,讓找房或賣房之路更加順暢!
►議價要精準,周邊成交行情一網打盡,快試試樂屋網實價登錄
► 點我下載「樂屋網 APP」,搶先體驗個人化專屬功能
找房仲前必看!開發房仲 vs 銷售房仲,一篇搞懂職責差別
共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