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沒消失?最富與最窮差150倍 主計長一句話引爆全網怒火| M傳媒
中產階級沒消失?最富與最窮差150倍 主計長一句話引爆全網怒火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台灣中產階級沒有消失!」這句出自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陳淑姿的說法,13日在立法院一講完,立刻在網路上炸鍋。對比許多人感受到的物價壓力、低薪困境與買房遙不可及,網友紛紛質疑:「活在平行時空嗎?」而這場關於台灣貧富差距的大辯論,更在財委會現場被民眾黨立委黃國昌狠狠戳破。
故事從一份專案報告開始。主計總處指出,依照家庭收支調查,將家庭依所得高低分成五等分,最高 20% 家庭平均所得 235.7 萬,最低 20% 只有 38.4 萬,差距 6.14 倍。並強調相較東亞國家如日、韓、新、港,甚至英美,台灣的所得分配算是「相對平均」。
然而這套五等分的統計方式很快被質疑過於粗糙。黃國昌當場反擊,指出最富 5% 與最窮 5% 的差距才是真實世界,而這個差距在蔡英文執政期間已拉到「150 倍」。這個驚人的數字讓不少網友直呼:「這才是大家感受到的現實啊!」
更尷尬的是,黃國昌還翻舊帳。他提到,2011 年馬英九執政時,民進黨痛批前朝的所得差距達 75 倍,認為五等分根本是「石器時代的工具」。沒想到多年後同一套標準卻被民進黨政府自己使用。黃國昌直言這是標準「雙標」,「在野用最富5%,執政改成五等分,差距看起來當然只剩零點幾在晃。」
面對質疑,陳淑姿則強調,國際上多以吉尼係數和五等分法衡量貧富差距,「不是我們自己發明的」。但這番堅持並沒有平息網路討論,反而讓許多人認為官方與民間感受差距巨大。
網路上不少網友在臉書《賣房知識家》社團留言感嘆:「看統計中產沒消失,看荷包我覺得我快消失」、「中產階級現在就是月光族」、「有房跟沒房兩個世界」。尤其在高房價、物價增幅明顯的背景下,多數家庭的「真實感受」與政府的統計結果呈現巨大落差。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也做出補充,指出台灣的確面臨產業 M 型化問題,AI、ICT 高科技業績亮眼,薪資跟著跳;但傳統產業受全球競爭與關稅衝擊,整體薪資難跟上。「產業兩極化,也反映在薪資兩極化。」高仙桂表示,政府現在除了要維持 AI 領先,也得讓中小企業用得起 AI,避免經濟成長只落在科技業,讓產業與所得差距越拉越大。
數字能說話,但生活更不會說謊
政府強調中產階級沒消失,但許多人心中的答案可能早已不同。貧富差距的真實樣貌,不只存在統計表格,而是藏在每一次結帳的猶豫、每一筆房貸的壓力、每一份薪資單的落差。數字可以解讀,感受卻不會騙人。台灣的經濟確實在進步,但要讓全民都跟得上腳步,恐怕還需要更多比統計數字更貼近生活的政策與解方。圖/google map













